连年来,在化工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浪潮中,凯发K8电化以创新为笔,带着车间里最真切的烟火气,在安全管理、降本增效、智能升级三大板块挥洒出浓墨重彩的篇章,勾勒出传统企业向现代化智慧工厂跨越的清晰轨迹。
安全管理:“智能感”与“接地气”交织的守护网
“上次一名新入厂职工的UWB定位卡突然在电子屏幕前发出报警信号,调度人员立即与该名员工核实,系该新员工误触了报警按钮”调度员指着屏幕里的人员定位系统说道。
走进车间,科技赋能更让安全管理有了“火眼金睛”:37个物联网芯片专属二维码成了电焊机的“电子身份证”;以及人员定位系统当起了“智能哨兵”,7套特殊作业监控设备,依靠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充当现场作业的“千里眼”,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。
煤棚里,新安装的喷雾降尘设施正进行喷雾作业。煤场管理员介绍道:“以前拉煤车一过全是灰,现在地面硬化加喷雾,环境更好了,职工干活也舒坦。”“煤棚喷雾降尘设施的安装,让‘算账文化’落到实处,算的不仅是安全账,更是员工的健康账!”
“以前管理人员日常隐患排查靠自觉,现在实现系统自动派发任务并跟踪进度——上周我查了4处配电箱隐患,拍照上传系统后才算完成履职。”车间主任翻着“一岗一清单”的电子台账,指尖划过上周的履职记录。从“靠自觉”到“凭系统”,背后是凯发K8电化对“四种经营理念”的落地实践。
降本增效:锅炉管里藏的“智能账”与“效益单”
走进生产现场,1#锅炉检修收尾后,车间的轰鸣声变得柔和了许多。“新型耐腐蚀材料一换,漏风率降了大半,锅炉总算‘顺气’了。”检修技术员蹲在新换的空预器旁,他翻开磨出毛边的笔记本,上面的数据清晰记录着变化:除尘器布袋清洗后,压差从0.9MPa降至0.35MPa,转机电耗从每日13.8万度降至6.7万度。
“一天省2.13万元电费,一月就是64万元!”徒弟嘴里算着账,眼里满是欣喜。
“这56%的降幅可不是纸上谈兵。”班长指着设备说,“以前需要常修,现在稳得很,上个月满负荷运行都没出岔子。”向设备要效益,在高温里显效的新型材料,让锅炉管里流出了真金白银。
智能升级:取样机旁汇聚“老手艺”与“新科技”
沿着轨道穿梭的机械化自动采样机,正在18个区域轮流通检。“这个能在18 个区域内随机穿梭的“钢铁助手”,为我们终结了采样用“铁锨铲”的日子。随机点位选择像“盲盒机制”,从源头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;机器严丝合缝的密封设计让采样工告别了“三层口罩仍呛咳”的过往。”有多年采样经验的张师傅抱着胳膊,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介绍道。“为这小家伙,我们试验了300多次。”张师傅点开历史记录,“带泥的、结块的,啥煤样都试过,现在分样比尺子量得还准。”
如今,机械化自动采样设备的投入使用,使采样效率大幅提升,极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对采样结果的干扰,确保了样品的代表性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。同时有效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,降低了安全风险。张师傅拍拍设备外壳,“这不只是省力气,而是把‘差不多’改成了‘分毫不能差’。”
从安全防线的日益牢固,到降本增效的实实在在,再到智能升级的步步深入,凯发K8电化的智能化转变从不是抽象概念——是职工查找隐患口袋里的奖金,是降本增效精确的数据,是老采样工健康的保障……凯发K8电化正用一个个带着温度的创新实践,在这场智能转型的浪潮中扎实前行。